2月26日上午,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部分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就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调研。调研中,袁家军前往了重庆再升科技公司、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和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公司。不到一个月前的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时,袁家军结合重庆的工作作了发言。春节假期刚过不久,袁家军调研上述三家单位,是第一时间对集体学习精神的落实,更是因地制宜、实地把脉,为现代化新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谋方向、定思路。此前,@重庆瞭望 曾多次就新质生产力发表深度评论文章。一段时间过去了,重庆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走到了哪一步?我们不妨沿着调研的路线,从中寻找答案。
▲2月26日上午,在重庆再升科技公司,市委书记袁家军同科研人员交流,观看实验操作演示。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旨在解决大问题。当变化起于细微时,如何判断创新是否叫得响、过得硬,能否改进生产力是关键指标。正如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所言,人类历史上有三次大的工业革命,都以大幅度提升生产力为指征。培育新质生产力,便是发展从未出现过、出现后可提升改造世界水平的新能力,其聚焦的往往都是“卡脖子”难题。C919大飞机是一架中国人的“争气机”,而这背后,就凝聚着重庆人的智慧创造——其客舱舱体上的玻璃纤维棉毡,就来自上述三家单位之一的再升科技。这种俗称“飞机棉”的材料,具备隔热、隔音、防水、耐腐蚀、重量轻的优点,一度被外国企业垄断。为了给C919穿上国产“棉衣”,再升科技艰苦攻关5年,不仅为此单独建设生产车间,更是设立了国内首家航空级声学实验室。业内专家介绍,这款玻璃纤维新材料不仅可以用于飞机机舱,更可在船舶、地铁等隔音隔热要求较高的领域广泛应用,而可复制、高回报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扭住超细纤维这个“牛鼻子“,再升科技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在高效节能、洁净空气领域走得更远,获得多个中国第一、世界领先。当下,重庆正在全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只要用好“有形的手”为企业服务,新材料的“细苗”注定会成长为新行业的“大树”。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后,相信各类“硬科技”也会不断涌现,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
▲2023年12月16日上午,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隆重开幕。记者 谢智强 尹诗雨 摄/视觉重庆
培育新质生产力,关乎一座城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有人说,21世纪是能源的世纪,能源会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市场热词。而在属于中国人的新能源故事中,重庆人写就了自己的篇章。上述三家单位之一的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主席潘复生担任院长,是储能领域首个国家级大型科研平台。潘复生院士介绍称,相比于铁、铝、锂等矿产,中国镁矿资源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70%以上。镁电池能量密度与锂电池类似,但成本只有1/50,且具有年限久、更安全、零污染的优点。可以说,研发镁电池和镁基储氢材料,我们具有资源优势和现实需要。在两江新区明月湖实验室和电池组装实验室,镁轻量化技能材料和储能材料正作为战略材料有序推进。正如昔日笨重的“埃尼亚克”原型机在走出校园、持续迭代后成为须臾不可离的计算机,假以时日,以镁电池为代表的新型材料,或许也将为能源革命带来新的选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产学研是抓手、人才培养是关键。2023年12月,重庆召开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正是为了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让重庆的人才“蓄水池”更加充盈,也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做好人才支撑。从建设高能级人才平台,到加快建设市域人才发展试验区,再到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构建立体化人才生活“生态圈”……重庆正以人才为抓手,将创新的火苗聚于域内,让人才、创新与市场深度融合、有机联动,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更多人才力量。
▲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园区的重庆金康两江智能工厂焊装车间,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在车身线上忙碌。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改造传统产业,也要布局未来产业。千行百业没有局外人,各城各地没有旁观者。新质生产力常与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相伴涌现,这意味着在相当多的领域,并不“旧”的产能也有被“新”技术冲击的风险,比如机器人产业。机器人产业无疑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然而在新质生产力面前,它也可能成为需要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生产线的上绝大多数机器人,只能按规定程序重复规定动作,是“没有眼睛”的。而由中国科学院和两江新区合作孵化的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智能视觉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可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带来改变的希望。未来,在汽车零配件生产、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领域,来自重庆的一双双“眼睛”,必将带来更多颠覆性的效率提升与技术跃迁。事实上,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迭代、创新升级,重庆可谓想得明白、干得超前。从优势领域看,重庆“智”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畅销全国,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了新技术的便捷与乐趣;从竞争能力看,重庆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5家;从未来发展看,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超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从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到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再到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重庆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中广纳英才、广筑赛道,自然也能广结硕果。把握新质生产力,重庆不仅站在高位,更不断出高招。相信随着更多人才、技术集聚山城,重庆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必将取得更大成绩。
责编丨王祥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